谈中医

发表于 2021-11-04 21:27 来源:读书村 发布者:云飞 评论:0 浏览:719
一名中医,应学明生理,病理,医理,药理,首先应学通医理。中医的“中”字是中国文化的道统所在,中国之所以叫中国,不是因为一般所讲中国是世界的中央。
一名中医,应学明生理,病理,医理,药理,首先应学通医理。中医的“中”字是中国文化的道统所在,中国之所以叫中国,不是因为一般所讲中国是世界的中央。而是因为中国文化道统所系,《尚书》揭示圣王的十六字心传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。我们的文化秉持“中道”,秉持“中”的精神,适可而止,无过而不及。在《四书》里“中”字被作为天下大本,所谓大本是世上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。
然而说“中”必论“阴阳”,阴阳的特质是相对性,有阴就有阳,有阳就有阴。高低,左右,内外,男女。阴阳的矛盾性,一个男子,他的身体也是既有阳必也有阴,一个女子的身体既有阴也必有阳。故看病必先辩阴阳,八纲辩证首先以阴阳,表面,寒热,虚‘实立纲,阴阳一统其它六点。生命要想良好运行,阴阳必须要和合,即阴阳平衡。这就是要“中”的作用所在。只有用“中”用药物或其它疗效促进寒热,虚实,脏腑,气血协调平衡统一。

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是《道德经》中唯一明确阐述阴阳关系的经典语句。《黄帝内经》第一句阐述医理的话是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其中如何法于阴阳?阴阳之间的具体关系是什么?《黄帝内经》只列举了一些现象,并没有给出直接答案。多年来,中医很多人认为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医最早的源头,这种看法本身就不符合《黄帝内经》的阐述。中医最根本的源头在于道,在于阴阳学说!
《道德经》是讲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书,是讲共性的书,讲根本的书。万物(此处指一切生物)的共性是什么?负阴抱阳。身体是由阴(物质)组成的,但这些物质在其内里的阳气推动下不断地新陈代谢,才有了生命。阴在外,阳在内,阳气不断地发散以温煦我们的机体,维持身体的机能,这就是万物的共性。在有共性的前提下才能再区分个性。人之所以为人,首先他(她)具有人的共性,然后才是作为一个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性。所以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是中医的宏观生理学,也是中医的总纲。

《道德经》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我们看地球,它的地核是最热的,是负阴抱阳的结构。太阳系中太阳是最热的,也是负阴抱阳的结构。
明确这一点对医学具有重大意义。《道德经》明确指出:“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”不知道,不重视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这一基本常识,就是不明方向的妄作。而始终抓住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这一根本,这一常态,才会从容淡定、得心应手,对人人都适用,才会成为中医的高手。高手就要遵循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”这一自然规律,符合自然才是道,依道而行才能久,终身免于危殆。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