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如何养生

发表于 2023-09-05 13:44 发布者:河南省中医 评论:0 浏览:259
秋季如何养生
中医讲究天人合一,遵循自然规律。因此,人们养生保健、调养身体必须顺应一年四季的特点。秋季天气干燥,昼夜温差大,致使体内阴液不足,容易出现咽干O渴、唇干鼻燥等症状,迷人发感冒、哮喘等疾病。秋季养生应根据天气的特点,以养阴防燥为首要任务,做到重视养肺、早睡早起、合理饮食、加强锻炼、注意防燥、适时进补;同时,还要注意预防疾病。
重视养肺
肺在五行中属金,与秋令相应。秋主燥,秋高气high、风干物燥是秋季的特点。入秋以后,人们常会出现O鼻干燥、咽干咳嗽、皮肤发紧及脱屑等现象,这是秋季干燥的天气导致的。
肺主气,司呼吸,外合皮毛,为脏腑之“华盖”,又为“娇脏”,既怕寒,又恶热。外邪侵犯人体,不管是从O鼻而入,还是由皮肤侵袭,都容易犯肺而致病。因此,秋季养生,养阴防燥是重点,养肺护肺是关键。就养肺护肺的具体方法而言,人们应做到起居有度以护肺,宁心静气以养肺,运动锻炼以健肺;同时,要适当多饮水以防燥润燥,并且还可食用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养肺。
早睡早起
人们应保持规律的生活起居,做到早睡早起,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,早起以舒达阳气,是秋季养生的重点之一。进入秋季后,天气逐渐转凉,尤其是夜晚,温度降得很快。人们此时不宜待在户外太长时间,以免遭受风寒之邪,而应早早进入梦乡,以帮助人体精气的收敛与闭藏。秋季以早起为宜,以舒达阳气、强健身体。
合理饮食
注意饮食调养,做到合理饮食,是秋季养生的重点之一。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。人们应适当多喝水,补充足够的水分,少食辛温发散之品,如大葱、生姜、大蒜等,以免助燥伤阴。
秋季天气干燥,人们适宜多食酸、甘、润之品,如雪梨、蜂蜜、甘蔗、牛奶、银耳、百合、莲子等食品,以生津润燥,缓解干燥引起的身体不适。年老胃弱者,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,如选用百合莲子粥、银耳冰糖大米粥、杏仁川贝大米粥等,对滋阴养肺大有好处。
加强锻炼
秋季天高气high,是户外活动的“黄金季节”,适度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、增强体质、提高抗病能力。加强锻炼也是秋季养生、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,人们可采取散步、慢跑、快走、登山、跳绳等方式进行锻炼。俗话说:“春困秋乏。”“秋乏”是补偿夏季人体过度消耗的保护性反应,常表现为倦怠、乏力、精神不振等。预防和避免“秋乏”,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度运动,但要注意循序渐进。当然,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预防“秋乏”。
注意防燥
秋季降雨量较少,天气干燥,人体阴液常显不足,阴虚则火旺,虚火上扬,很容易引发O渴、咽喉干痒、唇干鼻燥等症状,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秋燥。因此,注意养阴以预防秋燥,也是秋季养生的重点之一。
首先,人们要适当多饮水,可多喝一些汤或粥,以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;其次,要多“接地气”,秋季人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,漫步田野、公园,有助于养阴;最后,要避免大汗淋漓,出汗量过多会损耗人体之阴液。因此,秋季锻炼要适度。
适时进补
人们常说:“秋季进补,冬令打虎。”适时进补也是秋季养生、增强体质的可靠方法之一。但是,进补时要注意不能滥补。虚者补之,有虚弱的情况存在宜补养,没有虚弱的征象、体质强壮者补之无益,反而有害。虚有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之不同,对症进补才能补养身体,否则会适得其反。
同时,人们还要注意适量进补,忌以药代食,提倡食补。秋季天气干燥,人们会出现阴津不足、燥热内生的症状。因此,秋季进补当以滋阴润燥为主,可选用乌骨**、乌龟肉、莲藕、雪梨、银耳、蜂蜜、芝麻等。如果将这些食物与具有滋阴润燥、清肺润肺作用的中药相配伍,制成食疗方,则滋补的效果会更好。
预防疾病
入秋以后,降雨量减少,天气干燥,昼夜温差变大,人们很容易罹患感冒、哮喘、关节炎、皮肤病、肠胃不适等疾病;同时,高血压病、冠心病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也随冷空气的到来而增加发病风险。因此,秋季养生还要注意预防疾病。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从生活各方面的细节做起,避开各种致病因素,以远离“多事之秋”,保证身体健康。
(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)
责编:张  驰
审核:刘  旸
终审:杨  明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