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养生重“敛藏”:温补肾阳方法参考

发表于 2021-11-08 22:01 发布者:网络整编 评论:0 浏览:1018
寒来暑往,秋去冬来。生命走过了生发、成长和收获,走向闭藏。水面结冰,大地冻裂,阳气潜藏到地下。人也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,早睡晚起,太阳出来再起床,推迟晨练时间。
一、立冬节气养生
1、起居养生
寒来暑往,秋去冬来。生命走过了生发、成长和收获,走向闭藏。水面结冰,大地冻裂,阳气潜藏到地下。人也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,早睡晚起,太阳出来再起床,推迟晨练时间。
藏身体:注意保暖。技师子尽量少穿裙子,以免虚邪贼风趁虚而入。
藏心神:与夏季的热烈奔放相反,到了冬季,一定要收藏神志,保持情绪安和,养精蓄锐。
肾为肝之母,“藏”为“生”之基础:冬天藏好,春天才会充满生机,最好节制房事,保护精血。如果不注意养藏,就会伤肾,到了春天无力生发,浑身没劲儿,手脚冰凉。

立冬的养生总要顺应冬藏的特点,要早卧晚起,去寒就温,如果立冬后,不重视藏精,比如熬夜、纵欲、焦虑等,就容易出现如汗多、面红如妆、发热等不适,这在中医叫做“阳气不收”和“相火外浮”,俗称“上火”。如冬天阳气不能潜藏,则到了来年春天,奉生者少,或出现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。
进入立冬节气后,天气渐冷,寒气渐盛,这一点要特别针对家中老人,因为寒邪不仅可以迷人发感冒、咳嗽,进一步侵入,还可以造成瘀血血栓,形成肺栓塞、心梗、脑梗等危及老年人生命。所以,特别对于老年人的养生,冬季还要照顾到心脏及心脑血管的养护。最好的养护办法就是防寒保暖。
2、情志养生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冬三月……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S意,若已有得”,故立冬节气后在情绪上,要保持安静祥和的情绪,防止冬季日照短导致的抑郁或烦躁易怒。情绪紧张和过度兴奋,均不利于阳气的潜藏。
3、运动养生
“立冬”后锻炼身体,应选择太阳升起之后,9时至16时之间,顺应太阳的节律而动。锻炼前热身活动也很重要,如伸展肢体、慢跑的适量练习,使身体微微出汗后,再进行较高强度的健身运动。
所以冬季,除了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,我们还要注意防寒保暖、劳逸结合。室内不适宜开暖气太高温度,室内外的温度不宜相差过大,对身体一些对寒冷特别敏感的部位,如膝关节、头颈部、肩背部等八虚之室应当注意保暖。
4、饮食养生
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“以冬寒之气养肾”,立冬后补益肾气都要围绕“藏”。饮食上宜减少辛辣开心及生冷的食物,吃一些清补甘温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花生、黑木耳等,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,如梨、冬枣、柑橘等。

二、起居防五寒
起居防五寒:冬季“去寒就温”,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。骤变的天气让不少人感到不适,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。以下这“五寒”我们要特别注意。
1、防鼻寒,晨起冷水搓鼻
立冬后“凉燥”更明显,鼻炎成了许多老人的大麻烦。不妨以寒制寒!每天早上或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,有利于增强鼻粘膜的免疫力,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。
2、防颈寒,戴围巾穿立领装
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。颈部是人体的“要塞”,不但充满血管,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,比如风池穴,肩井穴。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,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,对预防高血压病、心血管病、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。
3、防肺热,喝热粥散寒
流鼻涕、咳嗽、头痛……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。症状比较轻的,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、宣肺散寒的食材。清代《惠直堂经验方》中的神仙粥就很不错。“一把糯米煮成汤,七根葱白七片姜,熬熟兑入半杯醋,伤风感冒保安康”。
4、防腰寒,双手搓腰暖肾阳
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、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。
具体做法是:两手对搓发热后,紧按腰眼处,稍停片刻,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(长强穴)。每次做50-100次,每天早晚各做一次。
5、防脚寒,通络补肾,常做足浴
双脚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%,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。经常泡脚可滋补元气、调理脏腑、疏通经络。可用足疗方或药浴方煮水泡脚。
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。足浴药注意三点,第一是温度,水温最好40度左右,水淹没踝关节处。第二是时间,每次浸泡20-30分钟,不时**加热水保持水温,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。第三是按摩,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-3分钟。最后要注意的是,以上三点做完之后,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,保证足浴效果。

三、立冬进补要则
1、立冬节气灸
养生,从重视节气开始做起,冬季养藏,也是生命阳气内敛的时候,此时若能合理利用艾灸,可帮助身体增补阳气,为严冬做好准备,尤其是素来冬季就有手脚冰凉的朋友们,推荐大家做一做节气艾灸。
命门穴:接续督脉气血。俗话说“傻小子睡凉炕,全凭火力壮。”这里说的火力,就是命门所藏真火,即命门之火。
关元穴: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,主治诸虚百损。
足三里穴:强壮身心的长寿大穴。
神阙穴(肚脐):温补元阳、健运脾胃、延年益寿。
2、立冬进补
民间素有“立冬补一冬,立冬进补,来年打虎”的说法。因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。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,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。
冬季进补食补为先,但也有一定的原则,不能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,冬季饮食要以“温补”为主,避免盲目进补。在冬季应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燥热,在饮食上依然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的原则。
从立冬开始,可适当多吃乳类、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。少食咸,多吃苦,因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,而肾主咸,心主苦。从五行理论来说,咸胜苦,肾水克心火。如果咸味吃多了,会使肾水过于亢盛,从而使心阳减弱;多吃些苦味食物可以助心阳。
三、节气食疗方分享
1、节气粥之“何首乌粥”:
立冬时候是属于干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燥气是最重的,所以立冬这一天不能够大补,可以清补,推荐煮食何首乌粥。
做法:制何首乌25g、煮水后弃渣留汁,汁中加枸杞子10g、大米50g、(亦可加5粒红枣同煮)将熟时加适量红糖就可以了。有补气血,益肝肾,降血压,抗衰老功效。
2、立冬培元粥
做法:桂圆30克、莲子50克、芡实50克、雪耳30克、百合30克、粳米150克。以上食材洗净后浸泡一个小时,然后加入粳米、清水,熬制成粥食用。
功效:桂圆温补心肾,莲子强心安神、滋养补虚,芡实补脾止泄,利湿健中,百合、雪耳润肺养阴,一起煲粥起到温补脾肾,润肺养阴的功效。
3、草苁蓉汤
草苁蓉俗称不老草,寄生于植物的根部,会吸附寄主的精华之气,转变为自己独特的生命力。它可以温补肾阳、补肝益气、补血生津,是冬季的补肾佳品,整个冬季养生都可以在草苁蓉的基础上进行加减。
草苁蓉汤一包、山药20克、板栗2两、无花果10个、枸杞子10克、红枣10个,煲汤喝。可益肾补脾,润肺养阴。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