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秋燥 祛秋乏 滋阴养肺

发表于 2021-08-07 22:56 来源:青岛卫生健康 发布者:上马街道社区卫生服 评论:0 浏览:541
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,立秋后,天气依旧湿热交蒸,盛夏余温未消,防暑和祛湿仍然是秋季养生的主题。
防秋燥 祛秋乏 滋阴养肺
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,立秋后,天气依旧湿热*蒸,盛夏余温未消,防暑和祛湿仍然是秋季养生的主题。同时立秋也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为阴盛的时节,万物逐渐成熟,人体代谢也呈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,顺应节气变化从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情志等不同方面进行调护,使得身心得安。

防秋燥 滋阴养肺
燥主秋令,且燥邪易伤肺。如肺气太强,容易O干舌燥、喉咙痛。而肺气虚则会伤及元气,导致多种疾病接踵而来。所以立秋后,是滋阴养肺的最佳时机,这样冬天才能少生病。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,还可服用宣肺化痰、滋阴益气的中药,如人参、沙参、西洋参、百合、杏仁、川贝等,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。《饮膳正要》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,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,如百合、木耳、扁豆、枸杞、兔肉、黄鳝、鲫鱼等。

饮食营养均衡 适当吃酸
秋季天气干燥,初秋炎热仍在,但日渐转凉,因此饮食方面应注意少食寒凉之物。中医讲秋季应肺脏,燥邪易伤肺、伤津液,饮食应以滋阴润肺、益胃生津为宜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蜂蜜、粳米、枇杷等食物以生津润肺。秋季仍应继续顾护脾胃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夏季胃O不佳、饮食清淡简单,若是猛然食欲大增、大肉进补,恐超过脾胃承受能力,导致运化失常,湿热内生,出现腹痛、腹泻、胃脘不适等症状。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,按时三餐,每餐七分饱,少寒凉辛辣油腻之物。酸味有助于收敛肺气,而辛味可发散泻肺,秋季养生宜收不宜散,故可适当食用酸味食物,如山楂、番茄、猕猴桃、柚子等,少吃辣椒、葱、姜等辛散之品。
保持充足睡眠 远离秋乏
立秋乃初秋之际,暑热未尽,天气变化无常,人体往往会觉得精神比较低迷,容易打瞌睡,常表现为食欲不振、四肢乏力等。秋乏的时间如果持续比较长,很容易影响到脾胃,要预防秋乏,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,尽量早睡,保持充足睡眠。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。不宜着衣太多,否则易消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容易受凉感冒。深秋时节,风大转凉,应及时增加衣服,体弱的老人和儿童,尤应注意。
神志安宁  常笑宣肺
秋季气候渐转干燥,日照减少,气温渐降;草枯叶落,花木凋零,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、垂慕之感,产生忧郁、烦躁等情绪变化。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。保持神志安宁,以避肃杀之气;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中医有“常笑宣肺”的说法,所以秋季可以经常笑一笑,甚至大笑,使肺扩张。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,清理呼吸道,使呼吸通畅;同时笑还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,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。
适量运动  及时补充水分
立秋时节,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:一是注意运动安全,做好热身工作。运动之前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,热身可减少运动过程中受伤。二是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,适量运动。立秋阳气渐收,选择的运动应平缓、运动量不太大,以免耗散阳气,可选择户外散步、太极拳、慢跑、爬山等,适量运动可加强心肺功能,强健体魄。三是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。秋季干燥、运动汗出可导致身体水分不足,应少量多次及时补充水分。四是避免受凉。立秋后时有凉风袭来,运动汗出后不要在凉风中逗留,避免感冒。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