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养生知识

发表于 2021-07-10 22:18 发布者:惟玄社 评论:0 浏览:621
三伏天养生知识
三伏天养生知识
“伏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,每年有三个伏,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。
据“五行相生相克”的理论,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,而庚属金,金怕火烧熔(火克金),所以到庚日,金必伏藏。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入伏。
三伏一般为30天,但有的年份为40天,这主要取决于中伏的天数。
初伏(头伏):夏至后第三个庚日(指干支纪日中带有“庚”字的日子)起到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。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,作为初伏的第一天。
中伏(二伏):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。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。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,则中伏为10天;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如果是夏至后第六个庚日,则中伏为20天。
末伏(终伏):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。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,即伏天结束。
2021年三伏天是从公历2021年7月11日(农历六月初二)庚申开始。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19日,共40天。
初伏:公历2021年7月11日(农历六月初二)——2021年7月20日(农历六月十一),共10天;
中伏:公历2021年7月21日(农历六月十二)——2021年8月9日(农历七月初二),共20天;
末伏:公历2021年8月10日(农历七月初三)——2021年8月19日(农历七月十二),共10天。
“三伏天”,是全年气温最高、阳气最盛的时节,也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。所以在三伏天,我们更应该注意养生。

      夏季的特点是白天时间长,夜间时间短,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,晚上可以稍微睡得晚一些,早晨起得早一些。夏季午睡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,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的目的,而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,肢体无力,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。

(资料图)
夏属火,与心相应,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,要重视心神的调养。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”。就是说,夏季要神清气和,快乐欢畅,胸怀宽阔,精神饱满,以利于气机的通泄。
夏季出汗多,则盐分损失亦多。若心肌缺盐,搏动就会失常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咸味以补心。西瓜、绿豆汤,乌梅小豆汤,为解渴消暑之佳品。夏季气候炎热,人的消化功能较弱,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。
夏季瓜果丰富,可以多吃一些,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,了解自身体质,以免造成损伤。如脾胃虚寒的人,不宜大量吃西瓜、梨、猕猴桃、柚子等凉性水果;内火大、痰湿盛者,少吃龙眼、荔枝等;过敏体质,慎吃芒果、菠萝等。
长夏期间湿气比较重,脾又主湿,而脾湿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让人体感觉困乏。所以,长夏期间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就是脾胃消化功能较差。健脾祛湿,早、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,如山药粥、薏米粥、莲子粥等。再则,因为夏天有暑热,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湿作用的粥中(如薏米粥)加一点荷叶,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、养胃清肠、生津止渴的作用了。上面提到的三豆汤也有健脾祛湿的效果。
同时,还可以适当服用祛暑湿的中成药,如霍香正气水。
(资料图)
夏季三伏贴。“三伏贴”全称为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”,是在三伏天,将药物直接敷贴到人体的某些穴位,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,又叫“三伏灸”。
“三伏贴”主要用于调治秋冬春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、顽固性呼吸系统疾病。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”、“天人合一”、“择时治病”、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等理念,利用“伏天”疾病未发之时,通过药物敷贴等方法,去除其致病因素,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阳气 ,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