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,夏天来了,起居养生要适宜

发表于 2021-05-07 21:22 发布者:膳贝乐 评论:0 浏览:713
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表示夏季的正式开始。
立夏,夏天来了,起居养生要适宜
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表示夏季的正式开始。
立夏的“夏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进入立夏时节,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,心脑血液供给不足,常使人烦躁不安,倦怠懒散。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补充营养物质,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。
立夏后养生重点在养阳气、健脾胃、祛湿浊
俗话说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。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、身体强壮,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。立夏气候既有春末的潮湿,又有初夏的湿热。湿重于热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,湿邪侵袭肌表,疲倦易困。因此,初夏养生调理应以养阳气、健脾胃、祛湿浊为重点。
夏季养生六点
1、不宜过度贪凉,过食冷饮
夏季养阳,日常饮食应该以温热饮食为主,一切寒凉食物应当慎食。特别是夏季刚刚开始,阳气刚刚开始升发,初夏时节,吃过于寒凉生冷的食物,会直接损伤人体的阳气,使人抵抗寒冷的能力降低,等到冬季来临,那肯定不能耐受寒冷;寒凉生冷的食物还容易损伤肠胃,使消化吸收能力减弱,人体所需的营养也就跟不上。另外,夏季来临,温度升高,我们也不能过度贪凉,比如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、或者彻夜露宿被凉风吹,这样子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。夏季处在空调房里时,空调房里的温度与室外的温度相差应该控制在5度以内,而且最好不要低于25度。

2、初夏饮食宜健脾祛湿
立夏刚过,提示我们季节气候特点已经从春季的潮湿向夏季的闷热开始过度。此时湿重于热或者湿热夹杂,使我们感觉颇为难受。那么我们的饮食宜清淡如瘦肉、虾、鲫鱼、菌类(香菇、蘑菇、银耳)等;养生的药食同源汤料应选取健脾祛湿的芡实、山药、莲子、小米、玉米须、赤小豆、薏苡仁、茯苓等。对于脾胃比较虚寒的人,可以加入生姜、陈皮等,用以温阳理气健脾。
3、规律适量运动,促阳气升发
进入夏季,一般早上6时天就亮了,人也应顺时而起,站桩或操作作练,呼吸吐纳,以助阳气的提升。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,所谓动则生阳,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升发阳气,强健脏腑功能。但是,夏初阳气未旺,尚不宜采取剧烈的运动方式,以防耗伤太过而泄汗伤阳。建议采用走步或慢跑的方式,逐渐提升运动强度。另外,目前雨多潮湿,运动时尤应注意防潮防滑,避免运动损伤。
4、精神调养,多养心神
立夏以后,天气转热,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,出现心神不宁。因此,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,加强对心脏的保养,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情绪,要保持愉快的心情,安闲自乐,切忌暴喜伤心。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。因此,夏季应早睡早起,适当的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,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、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。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-30分钟,应以卧姿为宜。午睡时间不宜过长,临睡前也不宜饮用酒、咖啡、浓茶等。
5、冬病夏调防慢病
“冬病”指某些好发于冬季,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,在夏季趁其发作缓解,辨证施治,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调养 药食同源食材,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,或减轻其症状。乘其势而调养,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6、谨防病从O入
夏季不仅升温,湿度也较大,是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。因此,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,更应注意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。不妨多吃一些清热、利湿的食品,如西瓜、苦瓜、桃、乌梅、草莓、西红柿、黄瓜、绿豆等。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,防止夏季肠道传染病。鱼、蛋、肉等食品要注意保鲜防腐。在夏天,当天的食物最好不要放到第二天再吃,因为湿热天气很容易使食物变质,细菌容易生长。
夏季常用保健养生穴位
1、太溪穴  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,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。
2、涌泉穴   位于足底部,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,约当足底第2、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与后2/3*点上。
按揉这两个穴位,可以引火归元,清泄虚火。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