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茶祭风俗的历史 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

发表于 2020-07-12 22:07 发布者:茶道 禅意 评论:0 浏览:3160
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,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。无茶不在丧的观念,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。
 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《南齐书》中就有记载: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: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,唯设饼果、茶饮、干饭、酒脯而已。

  以茶为祭,可祭天、地、神、佛,也可祭鬼魂,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。上到皇宫贵族,下至庶民百姓,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。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,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。无论是汉族,还是少数民族,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,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。

  用茶作祭,一般有三种方式:以茶水为祭,放干茶为祭,只将茶壶、茶盅象征茶叶为祭。

   在我国清代,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。据载同治十年(1871年)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。在光绪五年(1879年)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。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(三杯茶、六杯酒)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。如在我国广东、江西一带,清明祭祖扫墓时,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,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,祭祀先人的习俗。茶叶还作为随葬品。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,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。因古人认为茶叶有"洁净、干燥"作用,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、有利于遗体保存。

  历古以来,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。像安徽寿县地区,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,故成殓时,须用茶叶一包,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,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。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(又称孟婆汤),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,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(模拟水红菱),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。认为死者有此两物,死后如O渴,有甘露、红菱,即可不饮迷魂汤。原来在封建迷信中,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,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,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,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,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。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。

    丧葬时用茶叶,大多是为死者而备,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,悬挂龙籽袋的习俗。旧时福安地区,凡家中有人亡故,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,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。在棺木入穴前,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,O中则念念有词。这时香火绕缭,鞭炮声起,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、豆子、谷子、芝麻及竹钉、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,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,用布袋装好,封好O,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,名为龙籽袋。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。其寓意是,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,能驱妖除魔,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、人丁兴旺,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;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、财源茂盛、吃穿不愁。

现状

茶在中国的丧葬习俗中,还成为重要的”信物“。在中国湖南地区,旧时盛行棺木葬时,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,称为”茶叶枕头“。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,呈三角形状,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(大多用粗茶叶)。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,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,可随时”取出泡茶“;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,可消除异味。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,则在死者人殓时,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、米粒。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、米粒,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、除味作用,有利于遗体的保存。

茶祭,在清明节具有重要地位。

清明习俗

在我国民间习俗中,茶与祭祀的关系十分密切。在人们心目中,茶叶是圣洁之物,膜拜神祗,供奉佛祖,追思先人,献上清茶一杯,自然是表达无限敬意的最好方式。“以茶为祭”,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上到皇宫贵族,下至庶民百姓,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。人们以茶祭神灵,祈求平安喜乐。以茶祭祖,寄托后人的思念。用茶作祭,一般有三种方式:以茶水为祭,放干茶为祭,只将茶壶、茶盅象征茶叶为祭。

以茶敬神由来已久,《仪礼·既夕》记载:“礼茵著,用荼实绥泽焉。”意思是茶可用作婚姻的聘礼和祭祀的供品。据《泰山述记》记载,唐代张嘉贞等四位文人以茶宴祭祀泰山。茶宴祭神的程序,一般是将名贵茶叶献于神像前,请神享受茶之芬香,再由主祭人庄重地调茶,包括烧水、冲沏、接献等,以示敬意。祭祀结束后,再将茶水洒于大地,以告慰神灵,祈求平安喜乐。皇帝虽然贵为天子,也要向神灵顶礼膜拜,在祭祀天神、地祗和宗庙祖先的繁缛仪式中,都少不了芬芳的茶叶。尤其是到了清代,更是祭祀时的必备之物。

茶进入宫廷,最初的用途便是以茶献祭。古人认为茶是洁品,可以祛秽除恶,能净化人与鬼神的神秘关系,带给自己福宁康安。又认为茶是圣物,为仙家所喜好,故用茶来祭神灵和先祖。祭祀祖先用茶叶,既是为了慰藉长辈在天之灵,也是源于阴魂犹如凡间一样仍要饮茶的观念。南齐武帝临死时下诏,“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,唯设饼果茶饮干饭,酒脯而已,天下贵贱咸此制。”可见齐武帝十分爱茶,嘱咐其后人在其灵座上供以茶饮,即使到了阴间也能离享受到芬芳的清茶。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。而祭祖扫墓之时,灵前设清茶等为祭,也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

在南朝刘敬叔《异苑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剡县有一位妇人,年纪轻轻就守寡了,她十分喜欢喝茶。在她家边上有个古墓,每次这妇人饮茶时必向这古墓供奉茶水。她的儿子对此很不解,多次想捣毁古墓,都被妇人所阻拦。有一天夜里妇人梦见古墓里的鬼显灵,为感谢她多年来以好茶供奉,他特意回报了十几万钱于妇人。第二天,果真在院中见有几十万钱。自此以后,该妇人供奉茶水愈加虔诚。这个故事,也反映出古时人们用茶礼敬亡灵的行迹。

清明节的茶事活动,不单纯是茶祭。

清明节之际,不仅有茶祭,也是采茶、制茶、品茶的大好时光。“且将新火试新茶”,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《望江南.超然台作》的名句。诗句的意思是:姑且点上新火,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。这里,写到古代一个重要的礼俗:换新火。古人因季节不同,用不同的树木钻火,周代形成换季改火的礼俗。毛文锡《茶谱》就记载:“清明改火”。而春季改火,恰好在清明前后。改火之际,也是新茶上市之时。“甘传天下O,贵占火前名”(唐代齐己《咏茶十二韵》)视采摘时间较早的“火前”茶为贵的观念,始自唐代,延续至今。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

禅艺阁spa会所

0点评, 0留言, 7103浏览
联系电话:13426391832
地址:昌平区立汤路BHG Mall华联天通苑购物中心东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