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黄帝内经》的养生智慧,弄懂之后百病不找

发表于 2021-10-09 23:06 发布者:前沿讲座 评论:0 浏览:811
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,而疾病这个无妄之灾总是说来就来。
《黄帝内经》的养生智慧,弄懂之后百病不找
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,而疾病这个无妄之灾总是说来就来。
我有个朋友,经常要应酬客户,前些日子肚子突然疼的受不了,浑身冒冷汗,去医院医生也不确定是什么问题,就让他住院观察,然后每天挂点滴做检查,钱花了不少,最后的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。
他一个三十多的汉子,平时有点不舒服忍忍也就过去了,这次他不禁感慨,幸好没什么大问题,但也给自己提了个醒,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养生,养好身体,才能少花冤枉钱。

▲其实,平时偶尔出现的不适感觉,就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,提醒你要注意了。
我们老祖先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,就提出了“治未病”的理念。
就是说与其等到身体出问题了,再花大价钱去医院治病,不如在还未生病前调理好身体。
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想要养护好身体少去医院,其实只需要稍微学点中医常识就够了。
能够认清自己体质,弄明白各种食材、药物的属性是否与自己相合,这样养生才靠谱。
所以,平台特地为大家挑选了这门适合0基础学习的养生课程——《黄帝内经》与养生之道,推荐给大家。
 - 中医鼻祖:黄帝内经 -  
不读《黄帝内经》而谈养生,好比没上过驾校就开车上路。
它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,奠定了中医两千多年来的理论基础。
直到今天,你所接触到的食疗、保养、针灸等养生之法,万变都不离《黄帝内经》。

它用“天人合一”的宏伟观念,把整个人体看成一个小宇宙,体内的器官、经脉,分别对应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。
脾和肾同属于五行中的“水”,所谓祛湿,就是重点调理好这两个系统。所以但凡看到某个祛湿产品和脾、肾毫无关系的,就可以一眼识破它。

自古以来,很多将军、宰相、贤才大哲们都把医学当做终身必修课程,因为它是安身立命最基本的技能。
刘宏毅博士,知名传统文化学者,1955年生于北京,1977年师从李锡堃先生,深得李老先生道家学问真传;1976年研习中医,于京华悬壶十数载,精研中医义理,后随南怀瑾先生习国学、佛学。
南师曾经说过:任何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,不怕亡国。亡国了,有后代起来可以复国,就怕文化断了。文化一亡了,这个民族国家就没有了。
受南师的影响,刘宏毅博士亦毕生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,以通俗形式宣传人文思想,以现代语言诠释国学经典,并开办了著名的杏林通慧书院。
这次,刘宏毅博士取《黄帝内经》之精髓,为大家录制了一门长达39节课时的中医养生基础课程——《黄帝内经》与养生之道。
  - 浓缩内经精华,现代人的养生宝典 -  
这是一门0基础的普通人都能看懂学会的中医养生课程,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,刘宏毅博士将《黄帝内经》背后的养生智慧,融合在日常生活中。
没有故作高深玄妙的大道理,全是平实的大白话,让你学完就知道该怎么去运用。
1、  男女养生大不同
学习这门课程,你能知道男女不同的年纪最需要保养什么:
女性:一生以7年为周期,28-35岁,注重“保”,35岁之后,注重“养”。
女子七岁。肾气盛,齿更发长 (7岁)
二七而天癸至,任脉通,太冲脉盛,月事以时下,故有子;(14岁)
三七,肾气平均,故真牙生而长极 (21岁)
四七,筋骨坚,发长极,身体盛壮 (28岁)
五七,阳明脉衰,面始焦,发始堕 (35岁)

男性:一生以8年为周期,32-40岁,注重“保”,40岁之后,注重“养”。
丈夫八岁,肾气实,发长齿更 (8岁)
二八,肾气盛,天癸至,精气溢写,阴阳和,故能有子 (16岁)
三八,肾气平均,筋骨劲强,故真牙生而长极(24岁)
四八,筋骨隆盛,肌肉满壮(32岁)
五八,肾气衰,发堕齿槁(40岁)

2、鉴别自身体质,养生更有针对性
你还能认清各自的体质,并针对它作出合理的养生、防病方案。
根据课程内容,你能很容易判断出自己以及你的家人、朋友分别属于什么类型:

认清体质,就能知道自己一辈子适合吃什么食材,适合做什么锻炼,从此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疑惑。
3、养生小技巧
除了这些,这起课程还介绍了很多实用的养生小技巧。
例如在不同节气,有不同的养生方法
冬季养生要养肾祛寒,晚上9到11点要入睡,午时11到1点要午睡。这个时期,做好三点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:一个好觉、一次舒缓的有氧运动、一次小腹和会阴处的按摩。
例如针对不同身体部位的不适,有不同的对治之法
当双脚冰凉,并伴有腹痛、宫寒、痛经、腹泻,说明小肠火力不足。这个时候可以按摩下丹田:睡前用掌心顺时/逆时揉腹二三分钟便能有效缓解。

课程里还有一些非常实用的小版块,例如详细介绍道家的养生方法和抗衰老研究;例如提高免疫力的每日六条等……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