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冬季养生之足疗按摩养生

发表于 2018-01-19 11:20 发布者:爱北京生活网 评论:0 浏览:642
20日是大寒,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。
北京冬季养生之足疗按摩养生
古人一直把大寒看作一年中最冷的时节,正所谓“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”。北京按摩认为,大寒时节,积雪冰封,万物闭藏,阳气潜伏,大自然中的阴气从最盛之巅开始渐渐衰落,但人体的脏腑、四肢关节仍处于寒凉状态,此时养生的关键是防寒保暖、藏精养肾。
大寒时节防病为首
大寒时节“寒性凝滞,寒性收引”,因此正是心脑血管、呼吸系统等疾病的高发期。所以,养生首要的事情是防病,尤其是以下几类疾病需要格外注意。
●心脑血管疾病:冬季气候寒冷,寒气凝滞收引,易导致人体气机、血运不畅,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。中风、脑出血、心肌梗死等疾病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,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。
●呼吸系统疾病:气温持续降低,天气较为干燥,降雨较少;暴雪、霜冻等极端天气较多,寒冷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,纤毛摆动减慢,抵抗力下降,病毒、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,容易使人感冒。冬季是流感、普通感冒的高发季节,有哮喘、肺气肿的人要格外注意。
●肾脏疾病:冬季应补肾,所以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的侵袭。人体阳气收藏,气血趋向于里,皮肤致密,大部分化为水,下注膀胱成为尿液,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,易导致肾炎、遗尿、尿失禁、水肿等疾病。
●运动系统疾病:寒冬时节,关节活动受限明显,屈伸不利,容易出现肌肉、关节疼痛,活动障碍等。
●心理疾病: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,寒冷的天气,呼啸的北风,频发的雾、霾,常会影响人们的心情,引发失落、沮丧等情绪,甚至让人患上抑郁症。
大寒进补因人而异
大寒也是进补的好时节,但是专家指出,此时进补应因人而异。
●小孩:小儿内脏娇嫩,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,以致损伤脾胃,所以此时进补当以健脾胃为主,可食茯苓、山楂、大枣、薏仁等。
●读书时:大寒时节,读书时们正值期末考试,课程紧张,压力较大,常常休息睡眠不足,心脾或心肾虚,此时进补应以健脾补肾养心为主,可选用莲子、首乌等。
●上班族:春节前,正是上班一族的加班高峰。上班族经常熬夜伤神,易导致气血耗伤,此时进补应以养气血为主,可食龙眼肉、黄芪、当归等。
●老年人:老年人多肝肾不足,身体虚弱,此时进补应以补益肝肾为主,可选用杜仲、首乌、枸杞等。
●女性:女性朋友在寒冷的冬季多吃一些核桃、大枣能够有效预防或缓解痛经。
■特别提醒:石家庄市中医院主任中药师吴文博提醒,一般人食补要讲究“荤素搭配”(比例建议2:8)。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,如羊肉、**肉等;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,如鸭肉、鹅肉、龟、藕、木耳等。
大寒时节可以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,如牛羊肉。牛羊肉有温补作用,能够御寒,但是在大寒期间,一些燥热的食物比如辛辣、烧烤类的不宜多吃,以免扰动虚火。同时要多吃些时令蔬菜,如萝卜、白菜等。此外,还可以吃些大枣、黑豆、核桃等养护脾肾、肝血。
大寒运动要有节制
冬藏时节,万物蛰伏,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。尤其大寒时节锻炼更要有节制,微微出汗就好,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,导致阳气外泄。
崔淑华还提醒大家,运动前要热身。因为大寒节气寒邪较盛,人体气血运行不畅,血脉、经筋拘急,肌肉僵硬,关节的灵活性差,易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挫伤,所以应做好准备活动,防止运动损伤。室外活动时间不可太早,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,白天阳光充足时最宜进行室外活动,以减少阳气的耗损。
大寒时节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,比如快走、慢走、打太极拳等,既活动了肢体,也加强了气血循环运行。此外,还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在活动量和运动方式上应注意适宜、适度。
■特别提醒:大寒时节应做到早睡晚起,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,晚起是为养阴气。
大寒养生试试这些
中医上,冬季养生讲究泡脚、艾灸、按摩等,因为此时人体内的阳气衰退,正适于采用补阳气的养生手段,以减少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。
泡脚时加点儿药材
大寒时节建议人们晚上泡泡脚,这对肩背腰腿关节疼痛、失眠、皮肤瘙痒和咳喘等常见病、多发病有治疗和缓解作用。
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加些药材来泡脚,如果是阳虚怕冷畏寒,可以在泡脚水中加一些姜;如果平时有关节疼的情况,或者患有关节炎、血脉不通的人,可以加些红花来泡脚,会有很好的效果。
■特别提醒:泡脚不是时间越长越好,一般30分钟为宜,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。特别是老年人,泡脚时间要再短一些,因为老人泡得太久,容易引发出汗、心慌等症状。所以,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。
按压涌泉穴补肾气
此时节,常按揉涌泉穴可以调节气血,有益于补肾壮阳、强筋壮骨。吴文博表示,肾中的阳气是一身阳气的根本,而涌泉穴又是肾气的源头,通过摩擦涌泉温补肾阳,使阳气得到补助,四肢末端也会温暖起来。
按摩时,可左手握左脚,将右手手心对准左脚脚心,进行快速摩擦,使手脚心产生温热的感觉,持续摩擦5~6分钟,然后*换摩擦另一只脚。每天早晚搓揉100下,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。长期如此,可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,增强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。
■特别提醒:穴位按摩不能一蹴而就,要静下心来,专心致志,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。
家庭艾灸好处多
在大寒养生方式中,最受人欢迎的莫过于艾灸了。崔淑华表示,艾灸借用艾绒燃烧后的热力,给人体经络温热的开心,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艾灸有诸多好处,如散寒、活血、提高抗病能力等。
艾灸疗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,病种涉及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临床各科。崔淑华表示,艾灸具有温热、通络等作用,多用于治疗各种寒性病证及气血凝滞引起的病证,临床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保健。
对于颈、肩、腰、腿酸麻疼痛等骨关节疾病,临床上一般选用阿是穴(又称压痛点、不定穴等),即“哪儿疼灸哪儿”,怕冷明显者可加用腰骶部的肾俞、腰阳关等穴位,及小腿外侧的悬钟穴。
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胀、胃酸、胃痛、胃肠功能紊乱、慢性腹泻、便秘等,可选用位于上中腹部的上脘、中脘、下脘,脐(神阙)及脐旁的天枢穴,小腿外侧足三里穴等。
对于女性痛经、月经不调、慢性盆腔炎证属虚寒者,表现为小腹疼痛、坠胀,或腰骶酸痛,得热症减、遇寒加重,平素畏寒,手脚凉等,可选用小腹部的关元、气海,腰骶部的肾俞、命门、八髎穴,小腿内侧的三阴*穴等。
对于体寒怕冷,手足发凉的人可选用腹部的神阙、气海、关元,腰部的肾俞、命门等穴位艾灸,能够得到改善。
■特别提醒:
1.艾灸可用于寒性体质患者的失眠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保健治疗,但方法、选穴与体质类型有密切关系,患者不宜自行施灸,建议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,否则可能适得其反,加重病情,或引起其他不适。
2.艾灸不宜在过饥或过饱的状态下施灸,建议在饭后2小时左右进行。艾灸过程中及灸后注意多喝温开水,便于排毒。艾灸结束时,全身毛孔打开,易受凉,应注意保暖,灸完30分钟内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脸,需隔几个小时后再洗澡。
3.尽管艾灸有诸多好处,但也并非人人皆宜。首先,实热证、阴虚发热者(如恶热烦躁、面红目赤、O干舌燥、渴喜冷饮、大便干燥、小便短赤、舌红、苔黄或少苔等),一般不宜艾灸。其次,孕妇的腹部、腰骶部不宜施灸;女性经期不宜施灸。此外,面部五官、大血管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,不宜采用瘢痕灸,且对艾灸产生的烟尘过敏者不宜施灸。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