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挺注重养生的,为什么湿气还这么重

发表于 2021-06-02 12:59 发布者:嗣汉天师府祝由医学 评论:0 浏览:1018
“喝绿茶寒凉,喝红茶温补可以养胃,喝普洱能够减肥,多吃水果美容,吃蔬菜预防高血糖。”以上的“养生妙招”是不是很眼熟?
平时挺注重养生的,为什么湿气还这么重
“喝绿茶寒凉,喝红茶温补可以养胃,喝普洱能够减肥,多吃水果美容,吃蔬菜预防高血糖。”以上的“养生妙招”是不是很眼熟?
世界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。“养生”本要因人而已,有些方法传播的多了,听信的人则觉得人人都适用,便也这样踏上了“养生”之路。久而久之,不但身体没有养好,反而感觉越来越无力、困重,去看中医,往往得到一个笼统的答案:脾虚、湿气重。
于是乎不禁发问,我平时挺注意养生的,怎么还会湿气重呢?
回过头来看一看,老祖宗已经讲明白了:病从O入。
人的先天禀赋不同,气血阴阳也不同,选择食疗,也是以饮食之物的特性,对症来调理自己身体阴阳五行的平衡,如果偏听偏信,长期服食同一类饮食,甚至摒弃均衡营养,嗜食某类食物,则会造成相反的结果。譬如向天平上增加砝码,开始**加时起到调节作用,人体会感觉良好,达到平衡时如若不停止,继续加码,则会又一次失去平衡。而这失去平衡的砝码,正是长期“养生”的结果。
过犹不及。
夏季来临,除了像“保温杯里泡枸杞”这样的养生方法,喜欢以喝茶养生的人,也不在少数。除了茶叶O味的品鉴,更有将“茶道”与“心境”“禅意”关联起来的精神层面,引导更多人去追求饮茶,但,真的健康吗?
一、红茶与绿茶,到底该喝哪个?
《尔雅》称茶树为“槚”,茶叶为“苦茶”。以现代植物学来说,茶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。大名鼎鼎的陆羽,撰写《茶经》,则以古时的香草之名“蔎”来别称茶叶。医书中提到茶叶,则以“芽茶”、“细茶”。
茶树通常种植三年以上即可采叶,以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,采摘其嫩芽最佳。清明前采摘者称“明前”,谷雨前采摘者称“雨前”。此后约一个月,第二次采收其成长之嫩叶,再一月第三次采收。亦有在立秋后第四次采收者,惟采摘时间愈迟,品质愈次。鲜叶采集后,经过杀青、揉捻、干燥、精制等加工过程,则为成品"绿茶”。若鲜叶经过萎雕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、精制等加工过程,则为成品"红茶"。 
所以,红茶与绿茶,原料相同,只是制作工艺不同。
那么,不同的制作工艺,是否改变了茶的药性呢?
茶味苦甘,性凉。苦主泄,甘主补。
绿茶偏苦,红茶因为经过发酵,苦味减少,回甘增加,但,寒凉之性并没有改变。
所以,红茶与绿茶,在饮用O感上有差别,药性上差别并不大。但选茶要以味甘不涩为佳,苦寒能够下泄清热,清头目、肃肺,味甘者,除了下泄之功,还可以生津液、气芬如兰,夏前摘者为良。茶叶采摘太晚,则苦涩有余,寒性不利脾胃。 
二、为什么茶很好,却会生湿呢?
1、温度与茶性
俗语云“喝茶不烫嘴,不如喝凉水”,这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。除了O感差别,主要是带给人体的作用,冷热有别。
《本草拾遗》云:“食之宜热,冷则聚痰,久食令人瘦,使不睡。”
茶如果不热,喝了便会聚痰。茶性本来就苦寒,再以冷水调服,则因寒而凝聚,水湿不化而成痰。又有《本草经疏》言:“令人少睡者,盖心藏神,神昏则多睡,清心经之热,则神常自惺寂,故不寐也。下气消食者,苦能下泄,故气下火降,而兼涤除肠胃,则食自消矣。”也就是因为茶令心神清寂,所以喝了不容易入睡。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色红者,已经蒸盒,失其清涤之性,不能解渴,易成停饮也。”所以红茶不能解渴,喝多了也会造成水湿停聚为饮。
2、饮水量
嗜茶者,每天必大量饮服,在这个过程中,摄入了过量的水分。成年人每天摄入2000ml水是正常量,喝茶者往往会过量饮水,脾在运化水湿方面的压力增大,久则气耗,导致脾虚,多余的水液更代谢不掉,形成恶性循环,水湿便停聚在体内,造成内湿。
3、体质差异
《纲目》:“若虚寒及血弱之人,饮之既久,则脾胃恶寒,元气暗损,土不制水,精血潜虚,成痰饮,成痞胀,成痿痹,成黄瘦,成呕逆,成洞泻,成腹痛,成疝瘕,种种内伤,此茶之害也。”
所以,气虚体寒者,血虚者,先天肾精不足者,脾胃虚者,都不适宜长期饮茶。即便是甘味的红茶,或者好茶,也不适宜饮用。产后妇女,经期以及经期前后的女性,属于“血弱”之人,孩童因为脾胃发育还不完全,也不适合饮茶。
三、什么人适合喝茶?
《纲目》:“茶苦而寒,阴中之阴,沉也,降也,最能降火,火为百病,火降则上清矣。然火有五火,有虚实,若少壮胃健之人,心、肺、脾、胃之火多盛,故与茶相宜。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,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;又兼解酒食之毒,使人神思闿high,不昏不睡,此茶之功也。”
少壮且胃健之人,心肺脾胃火大,则可喝茶来解。《本草经疏》中讲解,因大肠积热患有瘘疮,因小肠热结患有小便不利,因肺热生痰并且津液竭而O渴的人,也适合以茶来解。
四、 古人的茶除了喝,还能怎么用?
1、浓茶漱O,解腻利齿
苏轼《茶说》云:“除烦去腻,世故不可无茶,然暗中损人不少,空心饮茶入盐,直入肾经,且冷脾胃,乃引贼入室也。惟饮食后浓茶漱O,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,且苦能坚齿消蠹,深得饮茶之妙。”
2、研末外敷
《摄生众妙方》:“细茶研末,调烂敷之。”可以治疗脚趾缝烂疮,及因暑手抓两脚烂疮之症。
3、姜茶解酒
南宋名医杨士瀛曰:“姜、茶治痢,姜助阳,茶助阴,并能消暑解酒食毒。且一寒一热,调平阴阳,不问赤白冷热,用之皆良。”
五、 避免喝茶生湿,应该怎么做?
1、 判断自己的体质
如果平时脾胃消化不好,或者经常困乏无力,皮肤或者头皮爱出油,已经湿气很重,那么就不适合饮茶。如果平时讲话较多且语速偏快,或者鼻子附近容易生痘痘,又或者尿少而大便热痛,性子急躁或者遇事爱着急,则可以喝绿茶来解渴止烦。
2、 注意饮用水量
喝茶如果已经成为了个人爱好,那么至少要注意,每天的饮用量不要超过1000ml,将剩余的饮水量,替换成白开水或者纯净水更好。
3、 艾灸祛湿
气海,关元,中脘,丰隆,足三里,太溪,三阴*,复溜。
以上穴位,可以取2-4个,每天每穴灸40-60分钟,最佳时间在上午。通过艾灸排掉寒湿,可以更好地实现脏腑功能的调节,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体会到养生之益。
(文/华娜   编辑/华娜)
本文内容部分引用自中医世家网站
相关阅读

对不起,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