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孟一医生在2024年该院公众号发文指出,秋季是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的“养收”时节,此时通过泡脚养生非常契合中医理念,有助于身体适应季节转换,积蓄能量。
中医怎么看泡脚?
孟一医生解释,泡脚属于中医外治法,能促进气血流通。古籍早有记载,如《黄帝内经》提到“入秋后,寒气升,泡脚驱寒,消百病”,华佗在《足心道》中也写道“秋天泡脚,肺润肠濡”。民间亦有“热水泡脚,胜吃补药”的说法。通过温热开心脚部穴位和反射区,能在秋季起到类似“进补”的效果。
秋季泡脚,推荐加点“料”

桂枝:辛温发散,可温通经脉、散寒止痛,适合手脚冰凉、易感风寒或有关节冷痛的人群。
花椒:性辛热,能驱内寒、助阳气,改善虚寒体质,也可预防感冒,并对脚气、脚臭有一定缓解作用。
生姜:散寒解表,促进循环,加速寒湿排出,适合怕冷、体寒、痛经者,也有助消肿、提升代谢。
艾草:温经通络、祛湿散寒,尤其适合湿气重或有慢性支气管炎者,能增强免疫力。
红花:活血化瘀,暖身安神,可预防冬季冻疮、皮肤干裂,并改善睡眠。
科学泡脚,记住“三要素”与“三细节”
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治疗师鲍治君在2024年提醒,泡脚虽好,但方法要得当,才能事半功倍,避免不必要的伤害。
泡脚“三要素”
时间:15–20分钟为宜,最长不超30分钟,避免皮肤过度浸泡。
温度:40–42℃为佳,最高不超过45℃,防止低温烫伤。
时机:晚上7–9点或睡前1小时最佳,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泡脚。
泡脚“三细节”
状态:身体微微发热、将出汗未出汗为宜,切忌大汗淋漓。
护理:泡完后立即擦干双脚,避免受凉或真菌滋生。
按摩:泡完趁角质软化,可按摩脚底穴位,效果加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