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退

后半生最好的养生方法:行走

醒读哲学 2023-12-11 20:47

民俗大师钟敬文先生,在他90多岁时,仍然思维敏捷,精力充沛,每天伏案笔耕不辍。
谈到保健秘诀,他说:“我的养生之道很简单,坚持散步。”
多年来,钟老都坚持早上6点,必出门行走,下午也会花1小时散步。天天如此,风雨不改。
走路,是这世上最简单、也最有效的运动。
勤走路,可以锻炼腿部肌肉,促进血液循环。同时,还能增加身体抵抗力,延年益寿。
行走,是一个人最好的养生方式。

保持身体健康,养身
人到中年,普遍压力大、应酬多,肠胃病、高血压等疾病接踵而来。
只有爱运动、勤走路的人,才能更好摆脱疾病,保持健康体魄。
张伯礼院士每天都要奔波于各种会议,还要去坐诊、教学,行程满满。
已经70多岁的他,依然精力很充沛,总是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。
其实,这背后,离不开他长期坚持的一个习惯。
他说,不管多忙,都会抽出时间去走路。每天走7000-8000步,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20年之久。
走得快一点,让心率稍微快一点,微微出汗是最佳状态。
坚持行走,让他锻炼了体能,增强体魄,也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。
国际卫生组织曾认定:走路,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。
走路,对身体的损伤少,对保持身体健康帮助很大。
有研究数据显示,与不运动的人群相比,任何程度的运动,都能将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7%;
心血管发病率降低69%;平均患癌概率降低7%。
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:“行走是最好的药。”
越是勤行走的人,身体越是健康,精神越是饱满。
行走,是对我们身体最好的富养。你迈出的每一步,都是人生路上的最强辅助。

改善睡眠质量,养神
中国睡眠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,2021年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,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.2%。
随着年岁渐长,经常入睡难、睡眠浅,睡个好觉变得越来越难。
根本原因是,想得太多,而动得太少。
经常行走的人,能促进血液循环,消耗能量促进肠胃吸收,更容易入睡。
法国作家小仲马,曾患有严重的失眠症,长期没办法好好睡觉。
后来,他找到了入睡的秘诀,就是散步。
他睡不着时,就起来行走,借助运动后的疲惫感,安稳睡个好觉。
俗话说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睡不寐。”
睡得好,便胜过一切养生良药。
曾国藩也有过失眠的困扰,他在书信中抱怨说:“夜罕佳眠,或通夕不寐。”
他公务繁忙,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,加上精神压力大,晚上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。
后来,他找到了缓解失眠的办法,就是散步。
曾国藩在家书中说:“饭后三千步,近日试行,自矢永不间断。”
饭后散步,既能放松心情,又能促进消化,帮助更好地入睡。从此,他一直坚持了勤走路的习惯。
莎士比亚说:“舒服的睡眠是自然给予人的温柔的令人想念的看护。”
良好的睡眠质量,能够消除疲劳,恢复精力,增强免疫力,有效延缓衰老。
迈开步伐去行走,不仅利于身心健康,还能改善睡眠质量,让你有双倍的收获。

治愈情绪内耗,养心
人到中年,家庭负担重,工作压力大,让人时刻感到焦虑。
有句话说得好:“跑步能治百病,运动能解千愁。”
适度的运动,大脑能释放多巴胺,让人身心愉悦,能有效抵御焦虑和抑郁情绪。
《散步疗愈》的作者乔纳森·霍班,选择了在步行中释放伤痛,找回自我。
在他17岁时,母亲因癌症离世了,5年后,他的哥哥也去世了。他彻底崩溃了,每日酗酒嗑药。他时常感到孤独,压力和焦虑无处倾诉,渐渐地迷失了自我。
后来,在朋友的帮助下,他开始定期散步。
每次散步前,他都会做计划,散步后会记录所见所闻、当时的感受,观察散步带给自己的身心变化。
通过散步,乔纳森·霍班慢慢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,治愈了多年的内心伤痛。
行走,是精神的排毒,也是心灵的救赎。
苏轼在乌台诗案后,被一贬再贬,遭受人生重大挫折。
但他并没有就此沉沦,而是坚持每天快走十里路,走到全身发热,四肢舒畅。
在写给朋友的书信中,苏轼提到:“晨兴疾趋必十里许,气损则缓之,气匀则振之,头足皆热,宣通畅适,久久行之,当自知其妙矣。”
汗水的蒸发,他的忧愁和困扰也随之烟消云散。所以,苏轼始终能保持乐观豁达,热爱生活。
当你开始行走,身体就在自我疗愈。
不一定要大汗淋漓,平静的走走停停,也能舒缓压力,治愈一切不开心。
作家连岳也曾表示,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,就是晚上和妻子一起散步。通过散步,他觉得能全身心地释放自己,有一种自由的满足感。
当你焦躁不安时,与其胡思乱想,不如走出去,用脚步丈量大地。
保持大步向前走,负面情绪会随着汗水蒸发殆尽,让身心焕然一新。

周岭说:“久坐不动的人,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,毫无生机;而时常运动的人,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汪清泉,干净澄澈,不带一丝浊气。”
越是经常行走的人,身体越是健康。
也许一年半载,看不出差距。但经过五年、十年的积累,你会发现,整个人的面貌都焕然一新。
趁着阳光正好,微风不燥,迈开双腿,用行走富养自己身心吧!